第二百七十四章招贤考试-《三国:我在季汉当丞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见到孙康的态度,鲁肃才松了口气,又赶紧问道:“敢问将军,你家长史是何人?”

    “子敬先生说笑了,这徐州难道还有第二位长史?”

    闻言,鲁肃一愣,继而脸上便写满了震惊。

    张子毅找我作甚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政务厅内。

    刘备高坐主位,下面群臣分作两排。

    虽说昨夜才刚刚下了一场大雪,但今日一大早,张恒便唤来了所有人。

    今日主要商讨的内容便是招贤,所以参与会议的不仅有集团核心成员,一些原本在陶谦麾下的重臣也被叫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诸位,自玄德公入主徐州以来,抚民生、清吏治、缉盗匪、剿凶顽。如今之徐州,可谓肃然一新,不复之前蜩螗之象。能有如此成绩,全赖诸位实心用事,忠心可嘉!”

    会议嘛,上来肯定要说一些场面话来定下基调。

    张恒先是肯定了这几个月以来取得的成绩,虽然都是一些大而空的话,但当着刘备的面夸奖众人,却也让他们颇为受用。

    “长史过奖了,此乃我等为臣之本分!”众人笑着拱手道。

    张恒伸手虚按,继续说道:“对徐州的深入治理虽初具成效,但如今却是急切用人之时,玄德公思贤若渴,不知诸位可有人才举荐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堂上众人顿时神色各异。

    这几个月来郯县的人,多多少少都走过他们的门路。此刻听张恒提起,不管答没答应,都不免有些心虚。

    “诸位不必顾忌,有道是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,只要是安邦定国之才,诸位尽可放心举荐,玄德公必然欣然纳之。”

    听张恒如此说,众人这才松了口气,但却都面面相觑,谁也不敢第一个先开口。

    最后,还是老实人赵昱比较坦荡,起身拱手道:“长史有所不知,这数月以来,有不少徐州境内的世家子弟来到郯县,欲求官问职。说来惭愧,下官家中也有数位宾客,亦是如此目的。”

    “哦,竟有此事,那元达可有向主公举荐?”张恒笑问道。

    赵昱赶紧摇了摇头,“自古官职乃朝廷授予,君主征辟,下官又岂敢私相授受。”

    “元达误会了,我并无此意。只是元达身为从事,为州府举贤亦是分内之事。既有人选,何不向主公举荐?”

    “非是不愿举贤,只是下官并无识人之明,不敢擅作主张。”

    “元达说笑了,我等皆是肉眼凡胎,又岂能洞察世事。尽可举荐来,贤与不贤,先行考核,再观后效,元达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赵昱望着张恒脸上的笑容,心中思索着这番话的含义。

    张恒继续向众人道:“不止元达,诸位若有合适人选,不妨一并举荐,一起考核便是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众皆哗然。

    啥意思,这是要批发官职吗?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考核制度本是朝廷中枢才有的权利,你现在拿出来在州府实行,算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两汉实行的是察举制,读书人由官员举荐出仕为官。但时间一长,难免造成官爵的私相授受,于是在汉顺帝时期,便加入了考核制度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地方官推举出的孝廉,还要入京考核,通过之后才能被授予官职,这也被认为是科举考试的雏形。

    只是在世家垄断官场的时代,考核形同虚设。

    如今张恒提出要对人才进行考核,就是想定下一个成例。

    今后无论是谁举荐的人,都得通过考核才能为官。

    至于考核的内容嘛,自然是张恒说的算。

    一阵议论后,陈登起身拱手道:“敢问长史,如何考核?”

    “既是考核,自然是考校才能。我意,分三科考核筛选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何为三科?”

    “经论,政论,民论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